风驰汽摩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959|回复: 1

油价国际接轨的陷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13 22:0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际原油价格在经历了2007-2008年过山车式的剧烈震荡之后,低位的态势又开始重新显得有些躁动起来了。按照政府公布的“以20天为周期进行评估”的调价规律,再看一下近期国际原油期货的表现,显然现在又到了新一轮油价调整的时期。人们早已预期到油价可能又要上调,在华南地区成品油价格悄然上涨,已向社会大众发布了一个强烈的涨价信号。

    实际上,中国的成品油价格已经高于美国2元左右。从美国能源管理局网站上,我们非常清楚地找出目前美国的官方油价——在美国,汽油价格是一加仑200美分左右,1加仑相当于3.785升,若按照美元和人民币1: 6.83的比价折算,那么美国汽油价格大概每升相当于人民币3.6元,而且已经是含税的价格,比我们国内低2元人民币。

    为什么还要继续掉高价格呢?难道真的是中国在经济实力蓄势发力超过美国了吗?如果真是如此,我们应该好好高兴一下,也会欣然接受经济繁荣所带来的经济高价。对于每个熟知经济学的人来说,都明白这么一个道理:所谓的“经济繁荣”就是即使处于高价位仍能保持旺盛的市场需求量,并由此带动其它一系列产业的持续发展。也就是说,均衡的高价实际上是经济繁荣所必须付出的一种必要代价,或者说是繁荣使然的一种结果。但如果不是代价呢?那么,中国的高油价究竟是什么因素造成的呢?

    很显然的一个判断是,从计划体制中传承下行政管制影子的影响。作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生产要素,刚从计划经济体制中转型而来的中国成品油定价机制,当然多多少少有些管制的痕迹,具有高度行政垄断的管制特性。因此,很多人都认为造成中国目前高油价的主要原因还在于高度垄断的行业性质。当然,不会是经济繁荣所致的高价。所以,如果能与国际油价挂钩,那么一定能取消我们与美国人的这种油价差距。于是,便萌生了现今与国际油价波动挂钩的定价机制。按理说,一旦启动国际油价挂钩机制,我们就应该能享受到美国人的低油价了。但实际情况似乎恰恰相反,美国人的油价在下跌的时候,中国的油价涨价机制正在悄然启动。

    再细究一下,现行与国际油价挂钩的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存在一个致命的陷阱:那就是这一油价的国际挂钩机制的变动幅度和实施时间,变动幅度和实施时间可能要比是否挂钩重要得多。只要实施得不够准确,或者实际不当,很有可能会造成比不实施更加严重的后果。这关乎着国内油老大、民营小油企与广大消费者之间的切身利益。

    尽管作为高油价的直接受益者并没有直接的国际定价能力,也没有国内的调价权力,但足够大的公司规模和院外游说能力使得他们具有比其它消费更强的谈判能力。这样,也使得他们在实施机制上具有更大的主动权。早在2005年国际油价开始涨价之际,失去暴利和政府管制的双重压力下的油老大就开始提议发改委要尽快启动与国际油价挂钩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引发国内各界的一片热议。这是一个看似唯独对油老大不利,而其他各方均有利的方案。为什么油老大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呢?

     对于这一点,我们在之后的政策制定过程可见其用意。其实,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挂钩的方案早在几年前就基本定稿,不过迟迟未得到实施。而国内两个油老大以国际原油价格暴涨为由连续上涨数次,而且一致认为现在中国的成品油价格并非全球最高的,仍有一定的上涨的空间,真是不到“世界第一”誓不罢休。

     尽管在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已开始商议国际挂钩方案的时候,但两油老大并不会真正实施这一国际挂钩方案。原因很简单,国际油价上涨的压力他们是可以通过对发改委相关部门的游说来转嫁给消费者的,而当国际油价下跌时他们显然是不太愿意调低价格,但此时受制于公众压力之下的管制部门还是要求他们下调价格。因此,这一国际挂钩方案的重点是针对国际油价下跌时。在上涨趋势的60美元价格实施这一国际挂钩机制,与下跌时的60美元价格是完全不同的。当然,油老大也不会傻到147美元每桶的时候来实施这一方案。理性而且有力的油老大一边在抱怨声中,一边在不断涨价声中挺过了第三次石油危机。国际油价一路暴跌到40美元每桶左右见底。本应该下跌的国内油价却在争议声中的燃油税改革非但没跌反而有所上涨。接下去,搁置已久的国际原油价格挂钩方案突然启动。国内油老大终于在这一系列的动作之后感觉实施的最佳时机已经到来。对于眼前这一国际局势来说,国际油价已经不可能再低于40美元,更不用谈2003年时的20美元。这意味着,这一机制的实施使得本已虚高的国内成品油价格只涨不跌,此时要实现世界第一估计也不是什么难事了。

    很显然,这个看似对油老大不利的方案,只要实施时机窗口妥当,他们完全可以反败为胜,夺得主动权。同样,一个看似对社会大众有利的改革方案,却在实施时机谈判的失利使其几乎成为一架“大**”的血腥机器。尽管这在传统的经济学研究是匪夷所思的,但现代的新制度经济学已经在此基础上走得更远,利益集团的刚性和谈判能力使得那些有利的制度安排很容易沦陷为比原来更恶劣的制度,只要在一些细小的,不太会被大众所关注的细节上做手脚即可。这也正是世行经济学家威廉·伊斯特利在《在经济增长的迷雾中探索》一书中不断提醒我们要特别小心的制度改革要点。

    当然,这些辩护并不是要牺牲国家战略安全而成全小我的私利,我们真正担心的是一旦油价上涨,接下去会引致煤、水、电等一系列资源性产品上涨的恶性循环,而这些价格的上涨虽然无关于CPI,但极大地扼杀了中小企业的生产动力和消费者的消费能力,这无疑是不利于我们处于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与政府的大规模救市是完全背道而驰的。

    那么,接下去我们要再问的问题也是非常清楚了:在经济危机救市的背景,我们应该先救助中小企业的生产能力,还是这些国有垄断行业的利润呢?孰重,孰轻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3 22: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国际油价80美元究竟是什么概念


陈宇峰  任国良



近日,中石油、中石化两兄弟老大还是忍不住狂言,国际原油价格80美元对其企业最为有利。作为原油的主要加工产品,成品油的替代品并不多,具有一定的刚性需求。油价太低,利润太薄;油价太高,东家压力太大,不得不实施管制。因而,对于这两位油老大来说,比较钟情80美元的国际点位还是有其道理的。
但是,一旦国际油价涨到80美元,这两油老大爽的时候,那些正在煎熬的中小企业估计就会很不爽了,轻则裁员,重则倒闭;而消费者则只能在全面通胀的阵痛中哭爹喊娘吧。区别就在于,当油老大哭穷的时候,还有发改委这棵大树可成荫;而作为名义上的国家主人的老百姓再哭穷也无济于事,只有干宰的份,因为这些名义上的主人仍是找不到真正归宿之地,唯一的解决之途只能自己来消化这些外部风险。本以为与国际油价挂钩的国内成品油价格终于可以摆脱油老大之困,但没想到国际油价一路狂跌,国内成品油价格竟能无动于衷。而当国际油价有所回升,发改委就迫不及待地把国内油价调升,而且放出风声,接下去的时间可能还会调高油价。现在更有半官方的公司老大幸灾乐祸地出来说,最好国际油价涨大80美元的时候,我们获利会最大。尽管最终的国际油价决定,中国人并没有太大的决定权,但实际上已经非常明确在暗示它的东家和老百姓。
这究竟是哪门子的国际挂钩?油价管制的意义究竟还在不在?我们之所以愿意接受油价的管制,完全是因为相信油价管制能让我们抗击国际油价波动带来的潜在风险。油价很低的时候,老百姓不可能整天开着车满大街跑;而价格高的时候,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也没见得交通干道就不堵车了。现在,原油还处在50美元以下的点位,较低的价格老百姓也不可能自己建个小油库,屯几吨油以备将来油价上涨买不起油。所以,不管国际油价是高位还是低位,老百姓都不能通过储藏现货规避风险,或者减少消费。
这样,我们就需要委托一个“全能”的政府依赖于价格管制来解决个人或者那些中小企业无法规避的风险。这时候,油价管制的目标究竟是社会的福利最大化,还是企业的利润最大化,明眼人一看便知。一旦两者出现冲突的时候,再高的企业利润最大化都要让位于社会福利的最大化。现在,中石油、中石化两位油老大说80美元对他们最有利,摆明是要颠倒黑白,竟然也想让一个垄断企业干起利润最大化的勾当。
如果油老大再怎么牛,要是在3年前敢说此番圈钱之说,估计会被网友们的吐沫渣淹死。但现在他之所以敢这么说完全是因为那个疯狂时代留下的那些精神鸦片在作怪。一旦吸上了那口鸦片,估计几十年都会有难戒的鸦片烟瘾。而这种烟瘾会让这些人失去正常的理性判断,把其存在的意义和最起码的社会责任全然抛之于脑后。其实,在中国,类似油老大的想法绝不至他一人而已,那些房地产大鳄心态比之更甚者。
还是回到80美元的国际油价吧!众所周知,国际原油价格在2007到2008年经历了一次过山车般的震荡,从2007年1月的50美元每桶,到2008年7月时的峰值已达到了147美元。现在又下降到了在40-50美元区间内震荡,但仍处于历史的高位状态。从短期来看,由于国际**和国际经济的各种因素,再加上OPEC的垄断决策和国际投机因素,很容易使国际油价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剧烈波动。而从长期来看,国际油价则是呈螺旋式上升。从1970年到现在,在长达40年里的国际原油价格已经得到大幅增长。1970年,沙特原油的官方定价为1.8美元/桶,而在1974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中首次突破10美元/桶;1979年的第二次石油危机中更是首次突破20美元;在20实际80年代早期曾一度突破30美元,逼近40美元。此后,石油价格经历了近20年的稳定期,原油价格一直在20美元/桶徘徊。从2003年到现在,国际原油价格又经历了一个上升通道,就是所谓的第三次石油危机(IEA,2009)。从20美元一直上升到了50美元左右,而其中更是经历了大起大落,而现在的国际油价将继续维持在高位震荡。
现在我们也应该能明白油老大所说的80美元是什么概念了吧!是此次石油危机之前国际原油价格的最高价位的两倍左右,也是历史最高价格的一半。估计油老大的计算方法就是按照这一标准计算出来的。国际油价太低,它没有太大的涨价空间,国家把大部分资金都去囤积原油,而国际油价太高,政府管制的压力太大,也同样没有太大的利润空间,而且太高的油价可能会使大量的中小企业倒闭。对于这一点,经历了经济危机之后的油老大应该感触很深。所以,还不如在国际油价和社会压力间做个折中:取低位的一倍,高位的一半。
但是,千万不要忘记在2年前我们连40美元的国际油价,我们都不敢想象我们的经济究竟会变成怎么样。现在油老大说,最好是到80美元每桶吧!不知道他们有没有考虑到一旦上升到80美元之后,中国会有多少中小企业纷纷倒下,多少消费者会减少其对成品油的消耗,这种杀鸡取卵式的掠夺式定价对油老大的最终发展究竟会有何种帮助呢?莫非在国际油价到80美元的时候,还要继续政府补助吗?
或许油老大会辩解,2007-2008年国际油价上升到147美元的时候,中国中小企业不是照样活得好好的吗?但请不要忽略两点事实:首先,油价上升到147美元是非常短期的行为,所以投机炒作因素在此次国际原油价格飙升的主要原因,而且之后也说明了100美元以上的国际油价并不是真实的市场均衡价格。其次,2007-2008年是最近一个世纪以来比较特殊的历史时期,尽管国际油价一路飙升,但还是能被旺盛的市场消费能力所消耗。而2008年以后,世界经济一片萧条,颓废的市场根本无法消耗掉80美元原油价格,甚至是现在50美元都难以为继。所以,只要油老大在80美元的时候涨价,中国的一**中小企业会随之纷纷倒下。
在我看来,我们现阶段与其投入4万亿到基础设施项目投资上,倒不如用油价补贴的形式来补贴传统产业的过渡会更加有效。这样,一方面能增加收入水平,以增加他们的消费能力,而另一方面则在过渡期能培育新兴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总之,油老大你说80美元,就80美元吧!我们还是要学会接受,实际上也没有太多的话语权。我们想建议的是,油老大最好不要两个,还是让那些有实力的民企也加入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风驰汽摩俱乐部

GMT+8, 2025-4-12 12:07 , Processed in 0.18612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