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价“意外”上涨 源于“错位”接轨
盛大林
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自3月25日零时起将汽、柴油零售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90元和180元。折算下来,每升汽油的最高零售价涨了2毛多,比如浙江省的90号汽油从原来的4.61元上调为4.82元,93号汽油从原来的4.94元上调为5.17元,97号汽油从5.23元上调为5.47元。其他各省(市、区)大同小异。自去年12月中旬以来,这已是3个多月时间内国内成品油价格第三次调整,前两次都是降价,这一次则是提价。(据3月25日各大媒体报道)
早在几天前,就有媒体报道称,本月底油价可能再次调整。而在此前一段时间,上海等地的成品油价格战更是打得如火如荼。有专家分析,我国的成品油仍有降低的空间。因此,**普遍认为,即将到来的调整当然是降价。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等来的竟然是涨价!
为什么是涨价?国家发改委给出的理由是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原油市场接轨了,按照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国际原油涨价或降价,国内成品油也要涨价或降价。在去年12月19日大幅下调成品油价格之后不久的今年1月14日再次小幅降价,也证明了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形成及启动。两个月前降价,是因为国际原油价格继续下跌到了40美元甚至更低;现在国际原油价格又回升到了50美元以上,自然应该提高成品油价格。应该说,这种说法也是有道理的。
但市场对此次涨价普遍感到意外,**更是一片哗然,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出在“错位接轨”及其价格形成机制的“基准”上。去年12月19日大幅下调国内成品油价格可以视为“接轨”的开始。当时,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已经从147美元的高位暴跌到50美元左右,跌幅接近70%,然而国内成品油只在每升6元左右的基础上降低了0.90元(不含增加的0.80元燃油消费税),降幅不到20%。二者的降幅严重不成比例。国际原油降那么多,国内成品油为什么降那么少?国家发改委解释说,这样的降价幅度考虑到了“资源稀缺程度”等多种因素,并说中国的油价虽比美国低但比欧洲高,这实际上等于承认了中国的油价是折中的结果。国际原油价格降到“底”部了,而中国的成品油价格却只是降到了“中”部,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国际国内的两条油价之轨“对接”了,并把这种“以中轨对接低轨”的态势当成了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基准。
如此“错位对接”意味着什么呢?最近两次的调价,国际原油价格只上涨了10美元左右,但汽油的零售价就上涨了两毛多。按照这样的幅度,如果国际原油价格恢复到接轨时的147美元,那么汽油的零售价就要上涨两块多,即超过7块,这样的价格比接轨的时候提高1元还多!虽然目前的接轨只是“有控制的间接接轨”,但能“控制”多少呢?接轨之前,国内油企就一直嚷嚷中国的油价太低了,并要求“与国际接轨”,到了国际原油价格高企的时候,它们会放弃现成的“机制”和涨价的“机会”吗? |
Berryz, 工房, 办公桌, 精灵, 快乐, 睡觉, 斑竹, 报名, 论坛, 广告, 车模, 车展, 国际, 哈尔滨, 凤凰, 高低杠, 好消息, 何可欣, 决赛, 陈艳青, 举重, 决赛, 女子, CHINA, JOY, 记录, 美女, 交通, 荆门, 活动, 叫响, 荆门, 旅游, 征集, 市集, 姐妹花,
|